为贯彻落实学校国家基金项目申报工作动员会会议精神,扎实推进有组织的科研,全面提升学院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质量与立项水平,10月27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鄠邑校区崇文楼325会议室召开202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安排部署暨动员会。学院党总支书记张伟,院长张海涛,党总支副书记袁通路,副院长郭艳英,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青年骨干教师及往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持人等二十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郭艳英副院长主持。
郭艳英首先传达了学校2026年度国家基金项目申报工作方案和具体要求。随后对2026年度学院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工作做了部署和具体安排,即2025年10月至11月中旬为选题凝练与团队组建阶段,组织专家团队进行选题论证;11月中旬至2026年2月底为申报书撰写与初稿打磨阶段,期间要开展多轮次内部评审与专家辅导;2026年3月至4月为修改完善与质量提升阶段,期间将邀请校内外资深专家进行"一对一"精准辅导;4月底前完成正式申报与形式审查工作,确保申报流程规范有序。
张海涛全面总结了学院202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工作,并结合202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申报工作新政策、新趋势,详细解读了申报类别、限项要求、时间节点等核心信息。张海涛强调,国家基金项目是衡量学院科研实力与学科水平的核心指标,更是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质量发展、服务地方和区域发展的重要载体。他鼓励全体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投身项目申报工作,聚焦质量核心,坚持精雕细琢,按照"选题精准、内容扎实、逻辑严谨、表达规范"的要求打磨申报材料,做好每一个细节。学院将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设立申报专项经费,搭建专家辅导平台,完善激励机制,为申报工作提供全方位支持。
张伟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做好202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工作,需要全院上下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狠抓落实。他指出学院要广泛动员、精准摸排,确保"应报尽报",充分挖掘申报潜力。学院将强化统筹协调,建立全过程跟踪服务机制,及时解决申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营造"比学赶超、协同奋进"的浓厚科研氛围。
此次会议的召开,不仅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学院202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的工作方向与具体要求,更凝聚了全院科研力量、激发了申报热情。与会教师纷纷表示,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按照学院部署抓紧推进申报工作,力争在202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中取得新突破,为学院学科建设与科研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 文字:童玲
- 图片:童玲
    
   - 编辑: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公室
- 审核:郭艳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