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 教师 校友 访客

邮件系统 信息公开 ENGLISH Русский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校新闻 >> 正文

一等功臣、英模代表马权斌大校应邀为我校师生作国防教育专题报告

作者:学生工作部 发布时间:2025-11-04 10:27:39 浏览:

11月3日,第九十六期明德讲堂在我校鄠邑校区弘石学术报告厅举行。一等功臣、陕西省南泥湾精神研究会副会长马权斌大校以“铁血铸就忠诚,荣誉高于生命”为题,为师生带来了一场震撼心灵、催人奋进的国防教育报告会。报告会由党委学生工作部、武装部与校团委联合主办,党委学生工作部、武装部副部长马小刚主持。

报告会开始前,副校长种宇宏在贵宾室与马权斌大校进行了深入交流。双方围绕“国防教育进校园”“红色精神代际传承”等话题深入交流,种宇宏对马权斌大校莅临学校分享战斗经历、传递英雄精神表示诚挚感谢,表示学校将以此次报告为契机,进一步丰富国防教育形式,让青年学生从革命先辈事迹中汲取成长力量。马权斌表示,愿以自身军旅经历为纽带,助力学校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的新时代青年,为国防教育注入鲜活力量。

弘石报告厅内座无虚席,师生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期待聆听马权斌大校讲述热血沸腾的战斗岁月,以及他跨越数十年坚守战友承诺、传承英雄精神的动人故事。

战功赫赫的战斗经历:血火淬炼的英雄本色

马权斌大校结合自身军旅生涯,深情回顾了1986年10月14日代号“兰剑-B行动”的出击拔点作战。作为时任副连长兼突击队队长,他在战斗中两次负伤仍坚持指挥,带领官兵全歼两高地守敌87人,缴获大量战利品,取得首战胜利。这场历时2小时57分钟的激战,是长达十年的两山轮战的缩影,参战官兵面对敌方坚固防御阵地,以“宁可前进一步死,绝不后退半步生”的决心,完成了出击拔点的艰巨任务。

报告会上,马权斌分享了诸多震撼人心的英雄事迹:战士顾金海在生命最后一刻喊出“先救队长”,遗书里恳求将骨灰撒在故乡黄土地;22岁的祁振武提干不到一个月便牺牲在战场,未领过一分工资;新战士胡立强以“不让参战就死在你面前”的决绝请战。这些上世纪80年代的青年军人,用青春与热血诠释了“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奉献精神。

薪火相传的使命担当:跨越数十年的生死承诺

除了战斗故事,马权斌还讲述了战后数十年的坚守。他始终铭记战友嘱托,筹划“缅怀英烈、关爱亲属”使命之旅,历时5年跨越9省27县,看望43位牺牲战友的亲人,兑现了“活着回去的战友要看望回不去战友的亲人”的承诺。

作为战功卓著的英模,马权斌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三等功2次,获评兰州军区政治部与共青团甘肃省委联合授予的“双立功先进个人”称号,先后被兰州军区表彰为“老基层先进个人”“感动西北感动军营英模人物”“优秀共产党员”及“勤政廉政先进个人”;此外,他还荣获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被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评定为“先进军休干部”。即便载誉无数,他始终保持谦逊低调,始终以传承老山精神为己任,用“不背荣誉包袱,不向组织伸手”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老军人的铮铮誓言。

振奋人心的精神感召: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接力

报告会现场,马权斌结合当前国家安全形势,呼吁青年一代“丢掉幻想,准备斗争”,牢记“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的嘱托。他勉励师生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常怀感恩之心,树立家国情怀,在新时代接续奋斗,以忠诚奉献书写人生价值。

整场报告会史料翔实、情感真挚,令师生深受触动。马权斌大校所传递的精神已在我校转化为实际行动——今年29名同学携笔从戎、应征入伍,这正是英雄精神最好的当代传承。整场活动不仅是一堂国防教育课,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激励师生铭记历史、奋勇前行。

  • 文字:宋紫欣
  • 图片:宋紫欣

  • 编辑:武威
  • 审核:马小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