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由陕西省红十字会、陕西省教育厅联合主办的高校应急救护展示活动圆满落幕。在全省60支高校参赛队伍的激烈角逐中,我校参赛团队凭借扎实的急救功底与默契协作脱颖而出,一举斩获团体一等奖,同时包揽多项个人荣誉,实现“团体+个人”双线丰收。这份亮眼成绩的背后,是校医院护理师资团队全程深耕、无私奉献的坚实支撑。

此次代表我校出征的5人团队,由经济管理学院朱海蔓、孙乾炳,计算机学院程丽语,管道工程学院钱怡杉,以及电子工程学院张雨苗等组成。赛场上,他们以专业素养充分展现西石大学子风采:孙乾炳斩获个人二等奖,钱怡杉、张雨苗同获个人三等奖,程丽语、朱海蔓在60支队伍的预赛中分别取得第二、第四名的优异成绩;赛前,张雨苗作为全省参赛队伍唯一代表全体参赛队员宣誓,以铿锵誓言传递新时代大学生的急救责任担当,为赛事烙下鲜明的“西石大印记”。



作为第三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我校始终以“专业培训+实践演练+赛事检验”构建应急救护一体化育人闭环。此次备战阶段,校医院以赛事核心考核指标为标尺,从50名团学骨干中精准筛选队员,为队伍组建筑牢基础。由校医院急救负责人伍晓燕领衔的护理师资团队,开启为期一个半月的高强度集训。参赛师生团队以“毫米级精准”为训练目标,将抽象的急救规范拆解为可落地的实操要点:针对“心肺复苏按压5-6厘米、频率100-120次/分钟”的核心要求,师资团队手持计时器逐人纠正动作,陪队员反复打磨直至力度、频率稳定达标;为让外伤包扎更贴合实战场景,他们鼓励队员互当“伤员”,全程蹲守观察、即时纠错,在数百次试错中帮队员找准最佳操作手感。不仅如此,师资团队更创新设计10余种校园真实应急场景—从运动场馆突发倒地到校园道路意外扭伤,通过“随机设障、限时处置”的实战模式,手把手指导队员应对突发状况,打磨团队协作默契,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精准可控。





长期以来,校医院依托与属地红十字会的合作资源,已培育30余名持证救护师资,累计开展“校园急救日”“急救技能进校园”等培训30余场,覆盖师生超15000人次;在教学楼、图书馆等30余个公共区域配备AED设备并张贴清晰急救流程,让“急救不是可选技能,而是必备素养”的理念深入人心。未来,我校将进一步深化应急救护教育改革,在扩大培训覆盖面、创新教学形式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急救技能成为更多学子的“标配能力”,为维护师生健康、构建平安校园贡献力量。
- 文字:伍晓燕
- 图片:詹华斌
- 编辑:邱闽晨
- 审核:李文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