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学校在雁塔校区第二会议室隆重举办“党领导新中国西北石油工业、石油教育的历史经验与启示”研讨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档案馆副馆长韩剑锋,陕西省档案馆编研处处长罗维央,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卢贤瑞、档案馆馆长文才斌,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范大平,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高哲鹏,中国石油玉门油田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肖生科,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公司党群工作部副部长张朝君,中国石油西北销售公司高级专家关玉明,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马新月,以及各有关油田单位企业文化宣传、统战工作负责人等出席会议。我校党委书记常江、校长王进富、党委副书记程永清,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档案馆(西安石油大学铁人精神研究中心)等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师生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王进富主持。

常江代表学校致辞,向出席会议的领导和嘉宾表示感谢。他指出,党的领导是石油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根本保证,西安石油大学自建校以来始终与西北石油工业的发展同频共振、共生共荣。学校在校史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记载、档案记录、历史资料,系统梳理了学校创设阶段的历史脉络,同步再现了党领导新中国西北石油工业、石油教育的发展历程。他期待与会嘉宾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在思想的交流碰撞中传承西北石油工业的荣耀与精神,在观点的交融互鉴中勇担能源报国的使命与责任,共同谱写我国石油工业与石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随后,与会领导及嘉宾围绕“党领导新中国西北石油工业、石油教育的历史经验与启示”这一主题,带来11个专题报告。
程永清以《赓续红色血脉筑牢信仰之基》为题作会议主旨报告。他以详实的历史文献资料阐述了新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历程,从发展石油奠基西北经济、点燃新中国石油专门教育火种、壮大石油职工队伍、石油精神发源地等四个方面论述了新中国西北石油工业对全国石油工业发展的历史性贡献;强调了我校的前身——西北石油工业学校,是在习仲勋、康世恩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的亲切关怀下成立的新中国第一所专门培养石油工业技术干部的学校。

韩剑锋以《党的领导是根本是关键是保证》为题,通过详实的史料和精准的数据,系统梳理了西北石油工业与石油教育的发展历程。他认为,从勘探开发到人才培养,党的方针政策始终是西北石油工业发展的根本指引,正是在党的正确领导下,西北石油人才能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创造奇迹,使西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石油人才培养摇篮。这一历史经验对新时代能源事业发展仍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罗维央以《红色文化资源与“大思政课”建设》为题,介绍了省档案馆围绕红色档案资源和“大思政课”建设所做的重点工作,并就如何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充分发挥石油精神的育人化人功能,提出了深刻理解石油精神的丰富内涵、深入研究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打造石油精神育人的特色思政品牌等三点工作设想。

卢贤瑞以《赓续红色基因牢记重大嘱托——在党的领导下高质量建设六千万吨级大油气田》为题,通过丰富的历史图文资料,介绍了长庆油田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经历孕育奠基、艰苦创业、快速发展、高质量发展等4个重要历史阶段,牢记“创和谐典范、建西部大庆”殷切嘱托,勇当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顶梁柱”,发展成为国内首个六千万吨大油气田的历史进程。

范大平以《党领导新疆石油工业发展历史经验与启示》为题,介绍了对西北石油工业发展认识、新疆石油工业75年发展历程及成就、新疆石油工业发展的经验启示等,梳理了习仲勋、康世恩、张宗逊等同志分别从决策、支持、保障等不同维度为西北石油工业发展起到的关键作用。他强调,新疆油田75年的发展历程及辉煌成就充分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是推进新疆石油工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高哲鹏以《党领导新中国柴达木石油工业发展的历史脉络研究》为题,通过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阐述了习仲勋、康世恩、杨拯民等同志对开发西北石油的重要奠基作用,以及孙健初、李四光、孙殿卿等科学家对柴达木盆地勘探开发起到的重要指导作用。他强调,从早期勘探的战略布局,到大规模开发的组织实施,再到新时代的转型发展,柴达木石油工业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

肖生科以《赓续精神血脉凝聚奋进力量》为题,详细介绍了时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二书记习仲勋提议将玉门油田的开发建设放在西北石油资源开发的首要位置;康世恩作为玉门油矿首任军事总代表和西北石油管理局局长处理好“四五事件”遗留问题,积极组织开展生产立功运动;杨拯民被任命为玉门矿务局首任局长后推进系列改革,将玉门油田改造成社会主义新型企业;时任甘青分公司经理邹明组织护矿队保护油田,以及孙健初带领团队发现并开发玉门油田等重要史实。

张朝君以《“红色基因铸魂初心使命领航”独山子石化90年拓荒熔铸边疆油脉》为题,分析了红色基因在独山子石化经过早期孕育、全面传承、新时代升华后,形成经验与启示的历史过程。他强调,独山子石化的发展史,是一部边疆企业在党的领导下从“拓荒者”到“领军者”的蜕变史,更是红色基因在石油工业中孕育、传承、升华的壮丽史诗。

关玉明以《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将薪火传于时代征程——西北石油早期创业发展与精神传承》为题,从西北石油的历史坐标、开拓者的历史作用、开创发展的杰出代表、精神遗产与历史启示,以及石油高校加强西北石油历史研究与应用的建议等五个方面,系统阐述了西北石油工业的创业历程与精神传承。他指出,石油高校要深入挖掘石油精神内涵,将优良传统融入人才培养,为能源事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马新月以《传承红色基因续写石油荣光——石油工业先驱陈振夏“埋头苦干”精神与启示》为题,深入阐述了革命时期延长石油的光荣历史及其精神传承。重点介绍了延长石油厂厂长陈振夏带领职工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坚持生产,以“埋头苦干”的精神使原油产量在短短几年里由几十吨提高到1000多吨,为革命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西安石油大学铁人精神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郭岗彦以《充分发挥红色精神在铸魂育人中的作用》为题,系统阐述了红色资源的教育价值与应用路径。他强调,运用红色精神开展铸魂育人的关键在于激活其时代价值,必须走出单纯故事的传统方法,要紧密结合新时代全球化、信息化等时代主题,从微观视觉,去发现精神之美,通过创新表达方式和传播手段,让铁人精神等红色基因真正入脑入心。

王进富在总结中强调,各位嘉宾的报告史料全、定位准、解析深,特别是围绕党领导新中国西北石油工业、石油教育这条主线,在梳理不同企业、区域的历史发展脉络时,共同汇聚出以习仲勋、康世恩、贾拓夫、张宗逊、杨拯民、邹明、孙健初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石油工业战线老前辈,为新中国西北石油工业奠基、发展和西北石油工业学校创建以及石油专门人才培养作出突出贡献这一历史共识,使我们对新时代如何赓续红色基因、服务国家能源战略,有了更清晰的路径与更坚定的信心。学校也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坚定不移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坚定不移深化产教融合,坚定不移传承石油精神,为能源行业输送更多“为人诚实、基础扎实、作风朴实、工作踏实、开拓创新”的西石大“四实一新”人才。

会前,出席会议的领导嘉宾赴鄠邑校区参观了西安石油大学校史馆和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党委宣传部负责人陪同参观。

